6成野生烏頭含微塑膠 綠色和平:流浮山及珠江河口的蠔無可倖免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4/23 14:09

最後更新: 2018/04/24 19:31

分享:

分享:

綠色和平引述教大研究顯示,6成烏頭都含微塑膠,其中1條含多達80片塑膠。

烏頭含微塑膠!繼早前全球食水及樽裝水被驗出含有微塑膠,再有本地研究發現,本地海魚及港人常食吃的烏頭,6成都含有微塑膠,涉及野生和飼養的烏頭,其中1條驗出多達80片碎片,而且都屬於容易黏附可致癌污染物的膠類。綠色和平警告,沉積物受到微塑膠污染,烏頭正是在海底沉積物覓食的常客,青口、龍蝦、丁香魚等都含有微塑膠,本港流浮山及珠江河口的蠔亦無可倖免。

香港教育大學去年3月分別檢驗30條本地圈養及30條野生烏頭,發現6成野生烏頭樣本含有微塑膠,平均每條野生烏頭含有4.3件塑膠碎片,當中一條更多達80件塑膠碎片。

綠色和平續在今年4月初在本港街市購買不同魚類,包括一條約1米長的鮫魚魚、13條野生烏頭及30件海魚的魚腸,同樣發現魚內消化系統含塑膠碎片。不過綠色和平未有提供有關測試的詳細結果。

綠色和平引述教大研究指,在烏頭的消化系統內發現含有少於5毫米的塑膠纖維及碎片,當中碎片的成分常用於塑膠即棄餐具,如飲管、醬料包、膠袋、凍飲杯及膠樽等。

綠色和平引述教大研究顯示,烏頭體內數量最多的微塑膠是PE及PP,容易黏附致癌有機污染物,經由食物鏈累積,增加動物和人類中毒的風險。(綠色和平提供)

【其他熱話】大眼雞疑染紅「扮新鮮」蒸出粉紅魚湯 專家:染料可誘發中毒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指,微塑膠本身可能含有毒有害添加劑,進入海洋後更有機會黏附如農藥、塑化劑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如在烏頭體內數量最多的PE及PP,是其中兩種最容易黏附POPs的塑膠。積聚毒素的微塑膠會經由食物鏈累積,增加動物和人類中毒的風險。

陳又指,泥灘及海底沉積物就像海洋生物的餐廳。當沉積物受到微塑膠污染,大部分海洋生物都受到牽連,而烏頭正正就是在海底沉積物覓食的常客。

除了烏頭,全球至少170種海洋生物,包括青口、龍蝦、丁香魚等含有微塑膠,本港流浮山及珠江河口的蠔亦無可倖免。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解釋,沉積物受到微塑膠污染,烏頭正是在海底沉積物覓食的常客,其他青口、龍蝦、丁香魚和蠔等都含有微塑膠。(程志遠攝)

綠色和平指,全球每年約有1270萬噸塑膠垃圾落入海洋,香港更是海洋塑膠污染重災區。香港教育大學早前亦有研究指本港海灘的微塑膠平均含量為每平方米約5,000件,高於國際平均值,大概是美國含量的2.4倍。

綠色和平呼籲政府應加快立法規管即棄膠製品,包括盡快完成微膠珠研究及膠樽生產者責任制可行性研究,又促請企業源頭減廢,淘汰即棄塑膠製品,尤其是快餐業,應立即淘汰由PE、PP及PET製造的即棄塑膠製品,為市民提供走塑選擇。

【延伸閱讀】樽裝水93%含致癌微塑膠 專家警告:可致精子數目下降及自閉症

【延伸閱讀】塑膠垃圾流入海洋 研究:每份青口含90粒塑膠微粒 

【延伸閱讀】Neutrogena洗面乳含微塑膠 拆解標籤背後真相